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企业商务网 » 资讯 » 商业评论 » 庭院经济:“小而精”背后的“广与(庭院经济种植项目)

庭院经济:“小而精”背后的“广与(庭院经济种植项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31  来源:游客  浏览次数:74
庭院经济:“小而精”背后的“广与(庭院经济种植项目)

  嘉宾

  穆月英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

  丁铮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毛中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知宜

  庭院经济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正在不断融入新的定位与内涵。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等方面入手,支持农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不仅能够促进乡村的产业兴旺,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还能帮助农民提升技术与经营水平,拓宽发展渠道与创新手段。《意见》出台将为庭院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契机?当前庭院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困境?庭院经济的生产环节应如何实现标准化?本期对话邀请丁铮、穆月英、毛中根三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乡村庭院经济的发展之道。

  庭院经济能够在小的口径为精准脱贫人口盘活资产,在对外促进农户和整个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农民的实际情况和情感需求

  主持人:近几年,庭院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农村地区立足实际,引导农户发展多种庭院经济模式。怎样理解庭院经济的内涵与优势?在当前主要有哪些发展模式?

  丁铮:庭院经济可以看作乡村经济的细胞,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独立的主体又能够像细胞一样复制分裂,产生规模效应。庭院经济中的庭院,在狭义上可理解为房屋的前庭后院,广义上还包含了乡村的公共区域与闲置区域,比如村里公共的广场和村头村尾的空地,都可以泛指乡村的庭院。庭院经济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以点带面,将立体农业与乡村氛围美学融入地域产业特色,同时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基础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助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当前,庭院经济有多种模式,既可以单一经营,也可以综合发展。第一种是种植养殖模式,也是比较普遍的传统庭院经济的方式,更贴近传统农业,投资低而收益高。第二种是庭院生态循环模式,农户以庭院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模式通常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业等进行循环生产。第三种是园艺模式,农户利用庭院空地进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态苗圃种植,发展特色花卉、珍稀蔬菜、园艺盆景等,兼顾环境美化与效益。第四种是加工业模式,在庭院中建立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第五种是休闲产业模式,围绕城市生产工作人员休闲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边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等服务。此外还有智慧庭院模式,以智慧喷灌系统、智慧电商平台、庭院农耕文化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来吸引游客。

  穆月英:庭院经济的优势主要在于高效资源利用与生产结构调整。一方面,庭院经济以家庭为核心,促使农村劳动力利用闲暇时间以及发挥闲置土地资源作用,优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拓展致富渠道。另一方面,庭院经济根据家庭需求可以在一块土地上,同时进行种植、养殖、沼气池等综合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循环,集种养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和加工业等多业态并举。

  主持人:《意见》的出台对脱贫地区会有怎样的利好?为什么在这一节点提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

  毛中根:庭院经济的概念与模式早已有之,在一些地方也已经有所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对脱贫地区与脱贫人群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本次《意见》的出台聚焦在脱贫地区的庭院经济发展上,是考虑到脱贫人群的经济状态还不稳定,亟须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庭院经济将会成为他们创收的良好途径。庭院经济虽然是相对小规模的经济,但可以涉及到的产业很多,例如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等,一旦形成规模,还可以雇佣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受到政策吸引的返乡创业人群,回到脱贫地区从事庭院经济相关创业,如果能利用好自身的发展理念与经营能力,既能实现自我雇佣,也会极大地带动周边农户与脱贫地区的发展,带来正向的社会效益。

  穆月英: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脱贫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务工遇到困难,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也有些外出农民工自主选择返乡创业就业。用自有院落空间、资产和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可以帮助脱贫地区农民创业增收、拓展收入来源。而《意见》的出台正是为脱贫地区如何利用农村自有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提供了指导方向,各级政府在帮助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时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引导村集体的统一规划发展与社会资本注入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丁铮:应该说庭院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要再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在刚开始进行乡村治理的时候,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整治脏乱差,怎么提升管理水平这些方面,而近几年很多乡村都已经做到山美、水美、环境美,但是人气还是不够。要实现乡村经济产业的特色化,吸引更多消费,需要进一步开发培育基点,而这种基点的营造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农民家庭需求,也就是所谓有温度、有情感的乡村振兴,给予农民家庭和乡村精细化、精准化的帮助,用庭院来做产业融合就成为很适合的着力点。能够在为农户带来保障的同时,又赋予他们一些新的理念。庭院经济的投入是很小的,甚至很多投入是带有实验性的创新,一旦实验获得成功,农民有收益了,可以再慢慢导入周边产业,形成产业化或者合作社性质的发展,所以说《意见》出台是现阶段的必然,对于精准脱贫人口,能够在小的口径中盘活资产,对外去促进农户和整个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兼顾他们实际情况和情感需求。

  “小而精”是庭院经济的天然特质,其背后蕴藏着“广与深”的产业维度,可以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横向联合,形成协同效应,通过立体的产业融合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主持人:具有什么样特征的农户群体与农村地区更适合发展庭院经济,在实践中应怎样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丁铮:首先我们要对村子的基本条件有评判,我始终认为村子发展庭院经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可达性,通过可达性可以将村庄分为四种形态。第一种是城郊村,不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去额外建设,这个村子周边的路网已经比较完善了,村民驾车十几分钟甚至骑自行车就能到达城市。第二种是稍远的近郊村,距离城里几十公里左右,游客出游时可以做到吃个晚饭再回来,非必要不用留宿,也能感受到安定的乡村生活氛围。这两种模式的乡村庭院经济发展,往往是自发性的,因为本身比较容易获得人流与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庭院经济的打造重点在于如何规划提升,开发更多的乡村特色面,包括创新周边产品,建设智慧庭院等等。以台湾省为参考,台湾的乡村庭院经济之所以发展比较好,其优势就在于整体地域格局小,乡村紧邻城市,成为城市人茶余饭后的休闲地,庭院经济的发展有市场有需求。第三种村庄是距离城市需要一个小时以上车程的,在打造庭院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打造村里的住宿条件与打造成本间的平衡问题,也需要一定的宣传和核心竞争力来引流。而在更加偏远的乡村经营庭院经济,虽然立体农业中的种植养殖条件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如果本地没有特色旅游资源,就更需要国家与社会力量对庭院经济做精细化发展的帮扶,可以考虑通过与单位、企业建立对接关系。

  主持人:有人认为庭院经济就是小农经济,也有人说庭院经济由于规模过小且缺乏组织性,农民很难以此实现增收致富,您怎么看待这类说法?

  丁铮: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思维。首先,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庭院经济这个概念其实涵盖的范围很广,空间场域也不完全局限在自家院落中,我们不可以把庭院经济的空间范围简单理解为仅仅是自家房前屋后,在规模需要发展时,可以扩大到整个乡村的公共场地中去。其次,庭院经济的概念也不一定是狭义的“挣大钱”,将庭院发挥有效作用,即产生了经济。更不能认为庭院经济等同于传统小农经济,庭院经济本身就是在引导农民破除小农观念,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效益。

  基于这样的普遍思维,过去有一些农户,包括村里面的管理部门,在讲到庭院经济时都不会将这样的规模放在眼里,并且认为这是农户家里的地方,很难进行统一规划,便只去修建公共基础设施。对农民来说这样的建设只做到了“养眼”,而没有“养胃”“养心”,事实上乡村振兴始终是要靠农民来振兴,农家也应该是发展的主轴。

  毛中根:“小而精”是庭院经济的天然特质,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小而精”背后蕴藏着“广与深”的产业维度。“广”是说,庭院经济可以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横向联合,形成协同效应。“深”是指,庭院经济可以向深加工方向挖掘,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至于庭院经济的致富问题要看富到什么样的程度,也就是所谓致富的标准问题。一个小规模的经济模式,要实现个人的极大富裕是很难的,但庭院经济的好处是以小成本促进增收的同时,为农户致富带来更多可能性。刚才我们谈到庭院经济能有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这种发展的进程往往是以一个小而精的产品或服务为基点,由于它的高价值和特色性,这个基点能够衍生出加工、文创、休闲旅游等更多附加价值,通过立体的产业融合逐步去扩大经营规模,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到吸引更多其他产业深入结合,庭院经济发展的口径更宽阔,前景更广阔。

  主持人:当前,有的村庄以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品”为抓手,打造特色休闲庭院经济,如何看待这样的发展策略?庭院经济作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应如何打造自身,更好地融入文旅产业发展?

  丁铮:刚才我们谈到庭院经济发展要考虑可达性,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整个地区都距离城市很近时,每个村庄的发展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说到“一村一品”的概念,对这个“品”的设计绝不能是单一、原始的。我曾经去法国做过一次乡村调查,他们在做的特色小镇和我目前见到的一些“一村一品”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有的地区打造的是薰衣草小镇,还有红土小镇、葡萄酒小镇、戏剧节小镇等等,品类不重复的同时,围绕一个“品”创造了许多文创和周边产品,打造了全流程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既实现创收也营造了乡村文化,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因此,我们“一村一品”的打造,首先要做到这个特色是真正的特色,不能把随处可见的东西当做特色,更不能仅仅将初级农产品作为创收渠道,要避免同质化的无效竞争。

  主持人:目前乡村地区的庭院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与困境?应如何解决?

  穆月英:目前庭院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整体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在发展庭院经济方面,农民习惯于以满足自家需求为主,还没有放眼于商品化发展。与此同时,庭院经济受限于自身地理位置,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能力也有限。其次,庭院经济发展往往缺乏统一规划,种养结构相对比较随意,无法形成产业、实现规模效应。此外,一家一户获取信息能力相对较弱、专业化种养技术水平不高,加之面临的生产风险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利用好庭院的自身优势,吸引城市消费者到庭院来感受田园文化,消费庭院产品;同时,庭院要主动走出去,做好宣传扩大市场,打出知名度引导消费,实现与消费者的对接、与市场的对接。目前庭院经济总体规模有限,一家一户的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有必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以及村集体发挥引领和帮扶作用。应明晰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引导农民积极融入市场经济的体系;庭院经济产业化道路,需要形成市场带动龙头、龙头带动庭院、庭院带动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推进庭院经济的规模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示范效应。

  丁铮:庭院经济目前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组织问题,对于一般的农户来说,没有良好的组织引导,他们很难自发投资和打造庭院经济,其本身也不具备这样的技术与渠道。首先要有好的组织引导与技术扶持,当然推动规模不能一蹴而就,农民朋友需要看得见的效益,一定是基于邻里效应的。其二,尤其是休闲旅游模式的庭院经济,发展的局限在于人流量,位置相对远的乡村,必须要发展好住宿条件。其三,庭院经济有短线、中线、长线的问题,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可能一年或者几年才收益一次。因此一定要对庭院经济做立体规划,兼顾短期收益和中长期项目,引入智慧型发展模式。拥有一定规模后,可以考虑与企业或旅行社定点签约,甚至是入股合伙的合作模式,以保证稳定效益。

  在庭院经济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加工环节的卫生合格与排污问题。在规划庭院经济之初,要在知识技术、人力、用地、设备与资金上提供低碳化、标准化发展支持

  主持人:庭院经济在生产环节中也面临着标准化的问题,怎样更好解决生产环节的排放污染,使庭院经济绿色化发展,同时保证生产农产品的绿色发展问题,确保农产品符合“三品一标”的标准?

  毛中根:特色的地标产品与服务就是庭院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因为其规模小,用地又在自家房前屋后,属于“超轻型”的种植养殖与加工开发,加之很多庭院经济搭载了休闲、文旅产品,消费者对庭院本身的绿色环境、产品的健康有机就有一定消费需求。

  在庭院经济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加工环节的卫生合格与排污问题。农业管理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村“两委”要重视这一问题,在规划庭院经济之初在知识技术、人力、用地、设备与资金上对庭院经济的低碳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支持,在实际种植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利用村规民约、安全卫生管理标准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对于一般农户尤其是脱贫人群来说,他们自身覆盖污染处理成本的能力较低,因此要引导他们更新理念。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与垃圾处理都已得到很好提升,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从原来印象中的无序状态走向有序,从自发走向规范。现有的生活污染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也可以很好地直接应用到庭院经济生产中,毕竟庭院经济规模小,污染和垃圾的处理体量不会很大。

  穆月英:庭院经济的标准化和绿色化问题,通过二者相辅相成,既提升庭院经济的发展水平,又能保障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产品的标准化,如果生产过程的投入物能够标准化,就能够在不增加投入物,特别是化学投入物的情况下,保障产出水平,这样也能保证庭院经济的生态效应。产品的标准化既能够提升产品的商品性,又便于开拓电商等新的流通业态销售产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增加,体现了庭院经济的绿色生产方式。在一些地区,在庭院完全封闭状态下,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将农户的沼气池、禽舍、厕所和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庭院经济绿色化的典型。

  主持人:目前,已有一些庭院经济的尝试在部分乡村成功落地,在您的实践与调研过程中,是否看到过可以作为典型参考的庭院经济案例?

  丁铮:有两个案例分别对应了两种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参考。一个案例是福建省武夷山市西郊村,该村早在2019年就对村里的大部分庭院做了规划改造。先由市里的科技特派员对村民的庭院进行了经济改造与合理规划,将以前的闲置空地利用起来,种植了花叶络石、金边麦冬、金姬小蜡等花苗木,当时的预计年产利润在30%左右。针对这个村子离城区远的位置条件,村里还开发了炸油饼、做麦芽糖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来吸引人流。

  而在福建省宁德市纯池镇,还有一种比较新颖的庭院经济模式,是由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主导,他将自己的庭院与生态园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种植高山葡萄实现了庭院经济规模化,并带动整个地方的农户参与种植,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

  毛中根:几年前,我去四川省石棉县调研,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正在着手推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当时石棉的脱贫攻坚主要面临耕地面积少和劳动力不足等困难,农民增收难,推动发展具有多种模式的庭院经济能够很有效地解决这些典型的“山区问题”。石棉县有的村子发展了“庭院+种植养殖”“庭院+电商”“庭院+产旅融合”几种模式。例如一些农户通过政府的技术扶持,利用自家的院角与屋顶种植重楼、石斛等名贵中药材,植物的体型小,仅与一般的花草盆栽相当,而经济价值较高。还有农户在屋前屋后置了苗圃,形成中药材花卉的主题院落,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在增收的同时还带来美观,也能服务于自家农家乐的景观与沉浸式体验,充分体现了庭院经济的“立体感”。庭院经济的另一个优势特征是自给自足,在种植之外,这些农户也通过院舍的改造,种植食用菌和养殖鸡鸭等牲畜,在保证自身食用供给之外也能增收,此外还有手工加工和销售等多种发展渠道,在庭院经济的载体上拓宽了特色农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主持人:乡村庭院经济的重大潜力在于能通过促进小口径的产业融合,帮助乡村实现产业振兴,尤其对于脱贫地区农民实现收入增长、创造致富新途径有重要帮助。发展庭院经济,要破除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以市场化为导向,立足于符合当地特色的发展基点,通过立体的产业融合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地方形成特色产业,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带动农民致富。在未来,庭院经济在乡村的发展必将有更广阔的前景,感谢三位嘉宾做客《对话》栏目,分享精彩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农民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致电010-84395265或回复微信公众号“农民日报 ID:farmersdaily”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如有侵权,本报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杨秀峰)

area id=allinfo style="DISPLAY: none" name=allinfo rows=1 cols=1>area> area id=caption style="DISPLAY: none" name=caption rows=1 cols=1>area> area id=location style="DISPLAY: none" name=location rows=1 cols=1>area>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联系方式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Powered by DESTOON